6月19日至21日,一场浙江技能界的“省运会”在永康落下帷幕。
97个项目展开角逐,来自全省12个代表团的18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。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是浙江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、项目最多、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。
【资料图】
看懂技能大赛是有门槛的。比起体育竞技,技能大赛有点“闷”——巨大的液晶屏无声倒数,每位选手手上动作不停,空旷的场馆里只有工具运作的声音。
将目光放远,才能看清技能大赛折射出的那些东西:当下的产业需求,技能人才培育风向,以及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力点。
这个赛事为什么意义重大
外行人很难看懂评判标准中精确到一毫米的门道,但对于参赛选手来说,没有比这更热血沸腾的技能舞台了。
“以前也参加过比赛,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。参赛的高手太多了,全国技术能手,省技术能手,大家聚在一起,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。”参加装配钳工的郭洪阳今年53岁,工龄已有30多年,但他仍觉得受益匪浅。
比赛空余时间,他都花在了和年轻选手交流技术上,“迭代更新太快,现在大部分都是机械加工,传统手法明显跟不上啦。”郭洪阳说,参加大赛,主要就是为了看看行业里的其他人在做什么,回去之后还得再琢磨琢磨,带徒弟也有方向。
比起老师傅,赛场上更多的是青涩的面孔。参赛的1800余名选手中,近九成来自职业院校、技工院校。
对于他们来说,大赛是“跳一跳”的最好渠道。本次大赛中获奖的选手,共有269人可按规定晋升为高级技师或技师,最多可获得8万元一次性奖励。目前,浙江大部分地区都已将高级技师列入目录,这也意味着,只要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,就能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。
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首次将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提升为国家战略人才。
“在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关口期,打造一支规模宏大、素质优良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形势紧迫且意义重大。”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刘国富说,大赛正是选拔培养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。
从赛项设置上也能看出这一导向,本次大赛97个项目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。大赛围绕数字经济、先进制造业、乡村振兴、“一老一小”等四大领域设置项目,其中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项目最多,共有工业4.0、机电一体化、机器人焊接技术等39个竞赛项目。
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如何
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,这句老话在技能大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除了世赛和国赛选拔项目,本次大赛围绕互联网、“一老一小”等新兴产业设置项目,增加项目数量在全国省级技能大赛中数一数二。
从这次大赛中,可以从中窥见未来产业发展趋势。
以供应链管理师管理师为例。
近年来,供应链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作为2020年国家发布的新职业,供应链管理师是此次比赛项目之一。
“以前企业管理,总是从单一的商务、物流、信息或者资金来看,但实践证明,这是一门综合学科。一个好的供应链管理师,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,并且提高运转效率。”大赛供应链管理师项目裁判长马荣飞告诉已阅君,供应链管理师是当下紧缺急需的新职业,浙江每年在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大约在5-6万。
从实际出发、应用性强是大赛的特点之一。马荣飞说,赛题内容来源于行业头部企业数据,高度还原真实场景。选手不仅要模拟运营整个从生产到供应的环节,还需要针对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分析方案。
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电子竞技员项目。
不同于大众熟知的电竞选手,电子竞技员是站在选手背后的人。电竞操作、分析电竞战术实施和数据、策划电竞活动表演、开发电竞项目,甚至维护媒体渠道关系、进行品牌推广,都是电子竞技员需要具备的能力。
截至去年年底,我国电竞产业规模近1500亿元。“电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催生了更多的就业岗位,也需要更多类型的从业人员,但目前行业相关的技能比拼舞台并不多。”大赛电子竞技员项目裁判长胡亚雷说,大赛首次将电子竞技员纳入比赛项目,是一种很好的信号。
直播销售员、整理收纳师、养老护理员、育婴师……许多因生活新需求兴起的新职业首次出现在比赛项目中。不少参赛选手本身就是从业者。在他们看来,本次大赛很多赛题来自于生活实际,契合当前发展需求,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。
需要怎样的高技能人才
截至2022年底,浙江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95万人,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超过30%,其中,高技能人才395.2万人,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超过33%。
然而这个数量远远不够。日本的高级技工占产业工人总数的40%,德国则达50%。
企业买得起高端设备,却找不到会维修、懂操作的技工。与此同时,“唯学历论”的偏见依然客观存在,“上技校、学技能”依然是不少年轻人的无奈之举。
技能比赛是扭转偏见最有效的办法之一。通过竞赛和配套激励政策,可以让更多人看到,技能真的可以技能改变命运、技能成就人生。
今天,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?这是整场大赛中频繁被提起的话题。
“复合型”“综合能力强”,这是成为众多裁判长和专家口中的高频词。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,传统意义上以操作为主的技能人才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,跨领域、跨专业的全能人才,才能引领行业前进和变革。
“高级技师和工程师之间,本来就应该可以互相转换。”在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院长许红平看来,新时代人才培养正在进入“混态模式”,“我们学校就正在和同济大学就智能设计与制造方向探索‘技师+工程师’人才培养模式,首批学生已赴同济大学开展学习。”
技能人才的培养,需要各方形成合力。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聊到了企业的主体责任,“培养社会紧缺急需的人才,企业是不能缺位的。我们现在和很多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,如果更多企业树立起培养技能人才的理念,那么相信‘就业难’‘招工难’的两难困境,也能得到缓解。”
比赛虽然画上了句号,跳出大赛来看,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。怎样通过大赛的影响趁热打铁,将大赛的辐射能力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放大?政策层面如何确保落地见效,将技术导向真正体现到工人的薪酬待遇上?
让更多人知晓技术工人前景光明、未来可期,这是一道留给政府部门、职业技术院校、企业和社会共同思考的开放题。
关键词: